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九把刀|台灣 Taiwan201135mm105minIMDb:8.0 爛番茄:?

高中的時候因為好朋友是九把刀的書迷,因此九把刀的書我也翻過幾本,《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我少數看過的幾本,說真的看完並沒有特別深刻的感覺,只覺得又是一本青春愛情小說。




我終於在回國後看了積欠已久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走出電影院的第一個想法是:真是好看!但是卻又為自己有這種想法感到疑惑,因此我花了點時間重新整理了這部電影所帶給我的感受跟意義。首先電影的節奏緊湊,劇本又不像一般青春純愛電影那樣的公式化,甚至有點簡單過頭,卻在結尾時冷不防地來上個看似老梗卻又不落俗套的結尾,沒有電影敘事結構的包袱,九把刀找到了另外一種打動觀眾的可能性。網路作家出身的九把刀很懂得操縱文字魅力,老實說我一直沒特別喜歡他的小說,是因為有太多通俗情節的影子在裡面,文字又有點過度賣弄,但是我覺得對白會是九把刀的強項,看完他的小說你不會記得太多的情節但是會記得某些角色講過很帥的話(至少我是這樣),也因為網路作家的關係與作者的不斷互動讓他很清楚觀眾喜歡的是什麼,以一部商業電影票房高就是成功的立場來看,九把刀是很適合導商業電影的,而他所具備洞悉觀眾胃口的能力也是很多台灣電影人缺乏的。

但這部電影可貴的地方就在於是九把刀自己的半自傳電影,重新加油添醋之後的故事,很多人覺得配角角色太平板,柯震東太帥,九把刀往自己臉上貼金,但在我看來這反而是這部電影成功的地方,限縮了其他枝微末節的事情,他要說的事情很簡單就是青春,其他事情都不重要了,是不是真人真事?有哪些部分才是他真實的過去?我覺得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畢竟這不是新聞,也不是紀錄片,應該視為九把刀對於自己青春浪漫化的再現。



沈佳宜一句「人生很多事情本來就是徒勞無功的阿」點出了這部電影的主題,青春的可貴就是在於一輩子再也不會有類似的時光,過去不可理喻的愚蠢,及一次次的擦身而過,一切現在看來好像都是徒勞無功的。但回頭一看,過去的苦澀昇華成回憶的甜美,昔日心儀的女孩嫁為人妻,似乎也只能為他感到由衷地開心,因為沈佳宜代表的已不單單是初戀情人,更是青春時的自由與夢想的象徵,彷彿希區考克電影裡的「麥高芬」(MacGuffin)1,有沒有追到似乎也不是這麼重要了,至少想到這段回憶腦中的旋律是輕快的。青春難免帶有悔恨,無損回憶可貴,最後結局以不一樣的角度交叉剪回之前的片段,雖然不是什麼創新的手法但依舊打動人心,很能激起觀眾對於自身回憶的共鳴。

另一個讓我很喜歡的地方,是電影裡紀錄了一些過去的時光,是跟我的成長記憶重疊的,能在電影院回味過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無論是張雨生、井上雄彥甚至片中響起黃舒駿的戀愛症候群當作插曲,加上許多在彰化的場景,比起之前台灣一些時空不明小情小愛的電影,扎根在土地上的電影有了時間和空間的線索顯得更有力道與味道。

當然選角成功就不用多說,28歲的陳妍希扮起差十歲的高中生依然非常稱職,當了幾年配角終於一戰成名,漂亮的燈光也為角色加分不少;男主角柯震東以新人之姿表現亮眼,有機會挑戰今年金馬獎的最佳新人。

九把刀第一次執導完整的劇情長片仍然略顯生澀,太多九把刀標示自己想法與眾不同的打手槍或勃起畫面到後面我覺得有點多餘,過度濫用淺景深跟特寫鏡頭我也不太喜歡(相比之下初戀那件小事的攝影就讓我十分激賞),但是只能說瑕不掩瑜,九把刀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處理了一個簡單的故事,但是背後要傳達的青春是很複雜的;明明故事是哀傷的,但是看完卻是滿足的


沒有深奧的次文本或是華麗的場面調度,簡單的商業電影找回青春的悸動,不也是一部佳作?


P.S.我以前一直覺得精誠制服頗醜,原來人正有差XD

1麥高芬:電影用語,指在電影中可以推展劇情的物件、人物、或目標,例如一個眾角色爭奪的東西,而關於這個物件、人物、或目標的詳細說明不一定重要,有些作品會有交代,有些作品則不會,只要是對電影中眾角色很重要,可以讓劇情發展即可算是麥高芬。(From Wikipedi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